聯系電話:0523-80219020
News Center
6月24日,在“2017固廢熱點系列論壇——首屆危廢論壇”上,由E20環境平臺和東江環保(002672,SZ)聯合發布的《危險廢物處理市場分析報告(2017版)》(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目前我國的危險廢物實際產生量要高于統計數據。
而隨著危險廢物產生量的不斷增長,參與到危廢處理行業的公司越來越多。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十大龍頭企業市占率不到10%,危廢處理行業整體呈現“散、小、弱”的特點。
危廢產生量可能被低估
報告指出,參考發達國家危廢產生量占總固廢產生量的比例,美國、日本、英國、挪威、瑞士等國的危廢占比都高于5%,韓國的危廢占比也有4%,而2015年我國危廢占比僅為1.2%,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考慮到我國制造業偏低端,推測危廢占比較低,我國的比例應在3%~4%區間較為合適。
報告認為,我國危廢行業目前處于初期階段,管理體系尚不夠健全,統計數據與企業管理仍需進一步完善,可以說,危廢行業處于“家底未摸清”狀態。
報告表示,2014年我國危廢綜合利用率為56%,處置率為25.2%,但該值因為統計基數偏小等原因偏高,而根據中國環境報發布文章數據顯示,“據專家研究估算,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約為1億噸/年,而每年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實際的利用處置量僅為1500萬噸左右,利用處置量僅占產生量的15%”。
隨著全國危險廢物產生量不斷增長,因處理處置需要,我國頒發的危廢經營許可證也在增加。根據環保部數據,2015年全國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核準經營規模達5263萬噸/年,但實際經營規模僅1536萬噸/年,這也意味著危廢經營單位設施符合率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