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0523-80219020
News Center
2018年危廢市場在哪?下面危廢處置廠家帶大家從各省危廢處理能力的分布看市場機會:
機遇點一:處理供需不協調形成的區域空缺
根據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止至2015年,全國危廢總產量為3976.11萬噸,其中以青海省的問題最為嚴重。長期以來,青海省由于礦山開采、景區規劃和水電開發,在環境方面存在著諸多的遺留問題,而主要的工業園區也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和管控不到位加重了污染。2015年,青海危廢產量的增長比率高達53.3%,其中還不包含未得到統計的數據。在原有生態環境脆弱的情況下,這樣高的增長率對當地的危廢處理來說無疑是更嚴峻的挑戰,而換個視角看,也給環保企業帶了非常大的市場空間。除了青海以外,江蘇、山東等省份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如果將我國主要省份的危廢產量增長率和市場缺口進行統計整理,可以發現有三個區域值得關注。其一,是以青海、海南為代表的需求急迫區。在這個區域中,各省的危廢產量增長率均超過50%,而這些地區對危廢的處理能力也幾乎達到飽和。這樣高增量且將要出現能力缺口的省份最需要的是提升整體的能力,因此,對于新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切入快速擴張的市場并從中分得一杯羹將是很好的機會。
其二,是以江蘇、山東、新疆為代表的需求龐大區。這個區域危廢處理問題沉積已久,且依然處于產量增長狀態中。即便如江蘇已經擁有全國最多的360家資質企業,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將當地的危廢減量。這些省份更需要的是技術成熟且擁有跨區域能力的大型龍頭,以在未來較長的時間作為主力軍來領導市場。
其三,則是以四川、廣西為代表的需求存量區。這些區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口,能力缺口即將出現而需求擴張卻不是很快,以四川省為例,《四川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這一文件中提出的“到2022年全省危廢的集中能力達到73.16萬噸”目標值和我們統計的該省已有能力極為接近,因此對這樣的市場而言最需要的則是企業通過提升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危廢處理效率,只有迅速滿足存量需求,市場才會保持在相對健康的狀態。
機遇點二:規劃調整引起的產業空缺
在我國,每個地區的產業特色都非常鮮明。例如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包括山東、云南、青海等聚集了一大批企業,掌握著我國主要的有色及貴金屬生產市場。化工產業則分布在華東以及東北這樣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化程度高的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地區因為人才密度大,教育水平整體高形成了我國主要的電子產業帶。而新疆、黑龍江、遼寧等地擁有大慶油田,遼河油田等重要油田,成為了我國主要的石油產業區。
而由于產業聚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那就是各地的污染物也有著明顯的區別,無法簡單地用統一標準進行合理處置。因此長期以來,我國的危廢行業都有著區域壁壘高的特點,且隨著國家對于跨省運輸危廢要求的提高,這種區域性就更為明顯。如果我們把各省份危廢處理資質的Top5列出來,也可以發現幾乎每個省份的主要危廢龍頭所從事的領域都與當地的產業特點相呼應,這也進一步驗證了危廢處置存在明顯的區域性。
然而,隨著傳統產業的發展以及當地政策、人才、經濟情況的變化,各個地方的產業重點有了一些改變。比如說,作為我國傳統電子信息產業中心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最近幾年正面臨著產業虧損和人才流失的嚴重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大量企業處于該產業鏈的低端位置,整體價值處于受支配的地位,而作為其優勢競爭力,勞動力的成本卻在逐年增加,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成本的增壓使得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對于產業升級,政府不斷要求去落后產能,要求提升生產技術,要求環保達標,可企業沒有利潤層面的動力,因此轉型也在尷尬的現狀中變得十分困難。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西部地區的電子產業反而在蓬勃發展。以四川省為例,依傍成都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當地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根據四川省經信委公開的數據,預計到2020年四川省的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3000億元,總量約占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總量的7.6%。此外,工信部在2015年發布的電子產業統計公報中提到,我國近兩年的軟件行業出口有了大幅增長,并以中貴州、青海、廣西等省份增速最高。可以看出,未來幾年,電子信息產業的中心將進一步從沿海地區向內陸及西部地區擴散,相應的環保需求也將大幅增加。
除了電子信息產業,其他行業也有對應的變化趨勢。隨著雄安新區的規劃,河北將成為京津冀的產業承接區,其中就包含傳統的石化行業和制造業。在京津冀三省聯合發布的《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要“引導鋼鐵深加工、石油化工等產業及上下游企業向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集聚”,并“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九方向,合力共建現代制造業承接平臺”。因此,河北將出現大量的新能源、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領域的項目,成為環渤海地區的重點發展區域之一。
再看金屬相關行業,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2017年市場統計快報》,2015-2017年三年間從事金屬礦選和有色金屬生產、加工相關行業的新三板企業共有111家掛牌,其中江蘇、安徽、江西等9個省份的企業數量超過5家,江蘇省以25家企業掛牌的數量居首。通過統計發現,以新三板企業為代表的中小型企業在有色金屬生產和加工行業目前有超過一半分布在我國的南部地區,可以繼而想見,在上游產業鏈如此龐大的情況下,對于金屬及相關廢料的處理也存在著很大的需求空間。
江蘇錦明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企業,主要業務有:危廢處置、固廢處理,危廢處置可靠、環保,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固廢處理聯系電話:136-0523-9175戴經理